首页- 学院新闻

博士学术沙龙活动“亲亲相隐,直在何处”

 2024年6月20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原理教研室”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三楼会议室举办以“亲亲相隐,直在何处”为主题的博士学术沙龙,开展学术讨论。该活动由原理教研室主办,葛夏和高健康两位博士主讲,学校各院教师踊跃参与。

研讨会开始,首先由葛夏博士进行主题报告并提出论题,然后由高健康博士做了精彩的点评,最后,教研室老师和其他学院的师生一起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葛夏博士介绍了“亲亲相隐”这一论题的内容与出处。这一故事始见于《论语》,叶公对孔子说:“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回答:“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孔子认为,“直”是通向“仁”的基本条件,这需要人表里如一,凭着人真实的情感去做事情,而不是为了树立某种名声、达成某种目的,察言观色,刻意而为。与之相应的,便是孔子对微生高的评价。以往学界对于“亲亲相隐”的讨论集中于这一命题形成常则后在社会秩序构建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与法律的平等之间的冲突,而忽视了孔子称其为“直”的依据与用意,“仁”作为终极实在,有其“天命”依据,从生成之次第而言,孝亲关系体现了“天命”之常,是其他一切关系的基础,“子为父隐”展现了这种内在自然情感与外在行为的一致,孔子以此启示人发现本有之德,导人向仁而归。

高健康博士从西方伦理学的视角,具体从“公”与“私”,“父”与“子”之间关系对亲亲相隐这一主题展开了论述。“公”与“私”发生冲突时,在情与法之间,是遵守正义还是应当维护亲情?父子之间的亲情能不能作为人类社会关系的基础?高博士借希腊神话中的乌兰诺斯、克罗诺斯与宙斯之间的弑父神话、俄狄浦斯的故事讲述了西方神话中的另一种父子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亲亲相隐在当代社会的法律判决中仍然具有参考价值,儒家在调和外在刑罚和内在亲情之间的对立局面时仍具有现实意义,一些案例便充分考量了亲人情感因素对法律的挑战,在尊重生命、维持平等的基础上,让“公序”与“良俗”相互增益。

张小兰书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点评,指出儒家理论在近代转型中遭遇的挫折,以及与当代社会秩序之间的矛盾;许雅滨教授指出,理论不能脱离其产生的土壤,因此要面对事件本身而具体分析,就其当时所处社会阶段而言,儒家哲学在维系古代社会秩序方面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其表达的内容对于现今对社会、自然的认知来说存在一些疑问。黄其峰老师就“亲亲相隐”的论证方式进行了反思,指出外部反思其实就是教条主义。其他老师也进行了精彩发言。

最后,研讨会在众人的意犹未尽中结束。该次学术研讨会带来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西方学术观点上的交流,还包含了新时代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指示实践的尝试,让我们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的同时努力以中国之思、时代之思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力量。

活动现场(一)

活动现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