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思政课实践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成果

经典红色电影鉴赏优秀作品-2016级投资1班 李云庆《火烧圆明园-指导老师:邹婕

风雨飘摇中的“圆明园”
           ——观《火烧圆明园》有感
2016级投资1班 李云庆
指导老师:邹婕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早在始皇帝结束中华大地分裂的局面,实现华夏民族大统一开始,龙的图腾便开始新盛。清朝康熙时期,古代封建专制体制达到了历史巅峰,大清王朝也迎来了康乾盛世,圆明园的开始建筑,这也是王朝繁荣的见证,却也是中国历史逐渐改变的开始。我有幸通过网络,观看了电影《火烧圆明园》,由此写下此篇观后感。
 
     一、曾经的岁月和反思
    1、帝国辉煌的见证
    1644年的山海关阳光依旧平静,可平静的背后却是满族军队的入侵和占领北京,并建立起了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庞大帝国。帝国的初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认同等方面都给开国皇帝顺治带去了许多难题,然而这些难题都没能困住年轻的顺治皇帝,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节约、减免苛捐杂税、广开言路和网罗人才,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措却为康乾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康熙皇帝的南征北战实现了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开创了盛世统一基础,圆明园的开建成为了帝国辉煌的开始和见证。
    2、帝国的衰败
    皇帝的自大和帝国的封闭政策使中华民族错失了放眼看世界的时机,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帝国的战败而告终,南京条约的签订更是中国民族有史以来第一次屈辱的条约。在影片中,我看到了两个“强盗”正在抢掠着一座世界级别的园林,无数的珍宝被劫掠,更可气的是“强盗”居然放火烧毁了这座人类智慧的结晶,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这两个“强盗”便是法国和英国,而这座被烧毁的园林便是圆明园。圆明园被烧毁也许是历史必然和偶然的产物,然而皇帝在热河过着紫醉金迷的生活却让我感到失望,我失望的不仅是对清帝国的无能,更是对中国人民正在遭受的苦难而痛心。皇权高度集权的体制并没有给民族带来最终的胜利,相反,这种制度导致了种种悲剧,在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落后始终没办法用集中的方式挽救。把自私的家天下灌输给民众,愚民政策的不断颁布等举措就像一张空头支票,看上去价值连城,背后却是一场场的骗局,让人心寒。圆明园的繁华,最后被毁之一炬成为了帝国衰败的见证。
    3、影片背后的反思
    在影片中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便不难发现一种现象,在圆明园被烧之时,没有多少民众主动去浇水灭火,我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却无意在观看中国国家档案纪录片时找到了答案。在当时,民众不仅没有去灭火,还在寻找值钱的遗留物,更加有甚者拉走了部分圆明园的石料,这似乎从表面上看是个人欲望的集中表现,然而从另一面却反应出民众对国家的认可的缺失。中国人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下,极度缺乏自主性,奴性普遍存在,皇帝将国家私有化,百姓始终被排除在国家治理体制之外,火烧圆明园在民众眼中也是皇帝自己家的东西被烧,与民众自己无关。
    其实谈到奴性,我们不得不从皇帝制度的确立开始思考。我们是大河文明,农业的发展在历史上一直被放在第一的位置,我们中国人注重“民以食为天”,缺失必要的商业氛围,再加之统治者的打压,小农思想便在老百姓脑海中根深蒂固。农业的发展需要靠天,如果一场灾害发生,对于小农而言是致命的,此时的人们便需求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进行救济。民众观念中的家长制也进一步承认了皇权的独一无二,专制体制的思想根基便不孕而生。皇帝将国与家挂钩,强烈的国家私有化促进了皇权的不断强化,民众始终被排除在“私有财产”之外,只有少数社会精英才能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国家治理中,所有老百姓在皇帝眼中都变成了自己的商品,这样的社会形态,国家怎么不会灭亡,圆明园怎么不会被烧?
    在《火烧圆明园》中有一幕让我启示深刻,清政府和西方谈判过程中,英法代表对着恭亲王说了一句“手下败将没有权力来讨价还价”,这一句话像针一样扎在我的心中,堂堂一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帝国却打不过两个小国,还被人家语言侮辱,根本就没有谈判的主动权。数千年的强大使我们丢失了向别人学习的品格,傲慢和对别人的不屑造成了国人的短视,整个国家仿佛沉静在天朝美梦中不能自拔,直到敌人打到家门口,皇帝到处逃跑的时候才感悟自己和别人的差距。
 
    二、影片背后的“少年中国强”
    100多年过去了,无数的先烈用他们的汗水和鲜血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和思维去评判先人的所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每一个人都多多少少为历史的进步做出过贡献,无论这种贡献的分量由多大。我们时常觉得西方民主制度总是好的,却忽视了这种制度背后的社会基础、思想基础和经济基础,民主制度的建立必须以强有力的经济为保障,否则印度式的体制失败就是结果,这种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的体制终究不能用于中国,曾经有识之士的尝试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国共产党的专政体制在我看来,确实是正确的,体现出了这个政党思维的前沿性。清王朝虽然让中华民族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悲伤,但是他们的付出却也造就了中华民族在思想和文化上的突破,我们应该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启发。
    1、加强国家认同是当代年轻人的思想责任   
    无论在哪,国家都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做到不让邪恶势力和思想去掩盖我们的民族心,我们的国家心。100多年前,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遭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巨大灾难,然而不能掩盖的是中华民族是拥有着5000多年优秀文化的民族,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政治制度上,我们曾经都是处于民族之林,这个事实是不可能辩驳的,是不可被掩盖的。阿拉伯之春和中东的动乱始终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无论西方敌对如何进行文化渗透和反政府宣传,我们当代年轻人都更应该用强烈和持久的爱国心之光去驱散曾经的不快和当前的黑暗,继承先人的优秀精神来维护国家,爱护国家,让国家强大。
    2、加强自主性是当代年轻人的自我责任
    69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被欺凌和被侮辱的局面,民族的自主性被唤醒。69年后的我们依然是中国人,我们不是哪个皇帝的私有财产,我们都是国家的公民,国家的复兴和强大需要我们的力量,需要我们在思想上认可,封建制度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已经消失,我们没有理由,也不应该有理由去为了个人的私利而弃国家利益不顾,弃其他同胞于不顾。
    3、开眼看世界是当代年轻人的文化责任
    我们年轻人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骄傲、自大和狂妄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遭受了屠杀和灾难,100多年后的我们理应吸取教训,不断学习先进的思想和技术,让国家不落后于世界的脚步,否则我们怎么对得起那些为我们争取和平和国家独立而牺牲的先烈?怎么对得起那些科学家的伟大付出?怎么对得起孔孟等前辈创造出的先进文明和思想文化?
    4、努力奋斗是当代年轻人的行动责任
    我们民族的所有成就都离不开中华民族的勤劳付出,无论在什么处境,中华民族都始终相信勤能补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人生是充足的,身为当代年轻人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懒惰,有什么理由去埋怨和抱怨?懒惰、埋怨和抱怨等情绪换不来国家和民族的复兴,都换不回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换不来每一个家庭的和谐美满,换不来国家地位的提高。
    5、树立民族自信是当代年轻人的历史责任
    虽然在过去100多年里,中华民族缺失遭受到了灾难,民众因一次次的失败而产生不如其他民族的挫败感,而且这种挫败感缺失也困扰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强大,然而这只是民族进步的一个环节,我们的民族在将近1000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处于世界的中心,我们当代年轻人应该树立起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始终没有断过,在文明古国中,中华民族是唯一一个没有被改变的民族,我们的民族基因是优秀的,一两次的失利不应该成为我们民族强大的绊脚石。所以,我们当代年轻人应该树立民族自信,只有我们一个个年轻人自信起来了,国家才有自信感,当然,这种自信绝对不是满目自大和傲慢,是中庸性的自信,是优秀的自信。
 
    三、历史的担当
    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伟大的民族需要英雄,也不能缺少英雄,我为身为中华儿女而骄傲,我为我能够为民族的复兴出力而开心。无数的人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富强先一步离我们而去,他们都是英雄,他们为民族付出了一生,我们年轻人应该以他们作为榜样,以他们为荣,主动承担起历史责任,主动地承担起历史交给我们的担当。     
100多年前,虽然我无法体会当时梁启超先生所处时代的情况,不过从这位大师的文章中我感受到了他对中华民族少年的期盼,对民族未来的期盼。我们古人有言:“好儿当如宝,有其国才好”,家是小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每一个年轻应该行动起来,用行动来承担起历史责任。
    再美好的繁华和远方,都需要我们去呵护;再精彩的GDP和生活,都需要我们去珍惜;再可爱的亲人和父母都需要我们去保护。加油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