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女大学生防范性侵害意识调查报告
班级:2017级法学院法学四班
调查小组组长:冯可盈 学号:201705060217
调查小组成员:林诗婷 学号:201705060214
调查小组成员:徐晓雯 学号:201705060215
调查小组成员:胡 爽 学号:201705060216
调查小组成员:梁紫晴 学号:201705060218
调查小组成员:陈 怡 学号:201705060219
执 笔 者:冯可盈 学号:201705060217
内容摘要:性侵害是指加害者以威胁、权力、暴力、金钱或甜言蜜语,引诱胁迫他人与其发生性关系,或在性方面造成对受害人的伤害的行为。本次通过网络问卷形式对关于提高女大学生防范性侵害的意识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分析。总结出了大部分人对防范性侵害意识还是相对较强的,结合了调查问卷,分析了女大学生防范性侵害的意识以及如何防范性侵害和频繁受到性侵害的原因。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对女大学生提高防范性侵害的意识提出了措施和建议。通过这次的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引起大众对于女大学生遭受性侵害的关注和提高女大学生防范性侵害的意识,维持和谐安定的社会氛围。
关键词:女大学生;性侵害;性教育;防范性侵害的意识
一、调查背景
改革开放后,我国大学生人数年年递增,女大学生人数也越来越多;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女大学生遭受性侵害此类事件的发生率也在增高。据统计,2013年我国在校女大学生人数比例已经达到51.7%。女大学生数量大且年龄大都处于20岁左右这样的青春年华,思想单纯、警惕性低、自我保护意识弱,往往容易成为不法分子性侵的对象。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发布的调查报告中称,有80%的女性曾遭受过性侵害;在我国,84%的女性遭遇过不同形式的性骚扰。可见对于女大学生来说遭受性侵害的几率是非常高的。作为女性,特别是新时代女大学生,在面临种种性侵害,如何去预防此类恶性事件的发生,如何去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如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我们全社会应该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二、调查时间、地点、对象、方法及内容
调查时间:2018年7月----2018年8月
调查地点:广东省
调查对象:广东省居民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本次问卷共发放302份,回收302份,合格率为100%。
调查内容:通过现今社会频频发生女大学生遭受性侵害等恶性事件的研究与调查,发现导致此类事件发生率上升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来自于女大学生自身的防范意识的不足与薄弱,我们进行调查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三、“性侵害”的含义及其类型
(一)“性侵害”的含义
“性侵害”是指加害者以威胁、权力、暴力、金钱或甜言蜜语,引诱胁迫他人与其发生性关系,或在性方面造成对受害人的伤害的行为。属于性侵害的范围较大其中主要包括猥亵、乱伦、强暴、媒介卖淫等。
(二)“性侵害”的主要类型
“性侵害”主要分为五大类,分别是诱惑型性侵害、暴力型性侵害、胁迫型性侵害、社交型性侵害、滋扰型性侵害。
1、诱惑型性侵害
诱惑性侵害,是指利用受害人追求享乐、贪图钱财的心理,诱惑受害人而使其受到的性侵害。
2、暴力型性侵害
暴力型性侵害,是指犯罪分子使用暴力和野蛮的手段,如携带凶器威胁、劫持女同学,或以暴力威胁加之言语恐吓,从而对女同学实施强奸、轮奸或调戏、猥亵等。暴力型性侵害的特点如下: 其一,手段残暴;其二,行为无耻;其三,群体性;其四,容易诱发其他犯罪。
3、胁迫型性侵害
胁迫型性侵害,是指利用自己的权势,地位、职务之便,对有求于自己的受害人加以利诱或威胁,从而强迫受害人与其发生非暴力型的性行为。其特点如下: 其一,利用职务之便或乘人之危而迫使受害人就范。 其二,设置圈套,引诱受害人上钩。 其三,利用过错或隐私要挟受害人。
4、社交型性侵害
社交型性侵害,是指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发生的性侵害,与受害人约会的大多是熟人、同学、同乡,甚至是男朋友。社交型性侵害又被称"熟人强奸"、"社交性强奸"、"沉默强奸"、"酒后强奸"等等。受害人身心受到伤害以后,往往出于各种考虑而不敢加以揭发。
5、滋扰型性侵害
滋扰型侵害的主要形式:一是利用靠近女生的机会,有意识地接触女生的胸部,摸捏其躯体和大腿等处,在公共汽车,商店等公共场所有意识地挤碰女生等;二是暴露生殖器等变态式性滋扰;三是向女生寻衅滋事,无理纠缠,用污言秽语进行挑逗,或者做出下流举动对女生进行调戏,侮辱,甚至可能发展成为集体轮奸。
四、影响人们对于“性侵害”概念了解程度的因素
影响人们对于该概念的了解程度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在本次的调查之中,我们着重从人的年龄和所受到的文化教育程度来分析其对于性侵害概念了解程度的影响。
(一)年龄对于“性侵害”了解程度的影响
我们如图 1的数据可知,年龄对于性侵害了解程度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18岁以下的青少年选择“十分了解”的连10%都不到,然而选择“有所听闻”的却高达到了51%。19岁-40岁是属于社会的主要力量,其中选择“比较了解”的还是占了大多数。41岁-65岁的选择大多都集中在了“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这两个选项上。由此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所见所闻也会跟着增长,因此对于“性侵害”概念的了解程度也会越来越深。
我国如今受到性侵害的人的年龄已经越来越向低龄化发展了,有许多还在校园的孩子被性侵害的案件也总是层出不穷。通过我们的调查可知,在我们的调查人群中选择“有所听闻”的18岁以下的青少年是比较多的,“有所听闻”是什么意思呢,是指对于“性侵害”只是仅仅停留在了听过这个词的层面上,并没有做过深层次的了解或者接受过普及,这是十分危险的。而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总是认为18岁以下的青少年是未成年人,他们的世界是纯洁的、充满童真的,他们所处的环境大多数都是校园,没有必要让他们提早知道这些知识,大部分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还是比较传统的,很多都认为“性”知识是羞耻的,在2017年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了儿童性教育课本《珍爱生命——小学生性教育教育读本》,然而,中国孩子终于等来的一本令人骄傲的性教育教材却被举报叫停了,原因竟是因为一些保守的家长和媒体都指这系列教材尺度太大,“图文太赤裸”、“简直是黄色漫画”等断章取义的言论。
“对于性教育,中国人一直难以启齿,许多家庭面对孩子对于“性”疑惑避而不谈,甚至暗指“性”猛于虎。这种封闭落后的思想观念依旧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普罗大众。”[2]“所以在遭受性侵害的事件中,许多的孩童年龄都尚处在14岁以下,他们面对性骚扰行为和猥亵行为只是天真地当作是他人对自己的一般爱抚,并未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已经受到了侵害,加之对儿童实施犯罪多数来自于身边的熟人,他们不会抵抗也不会向大人告发。”面对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必须要有解决的办法。
其实18岁以下的青少年或者儿童接触最多的地方就是学校和家庭,这可以说几乎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了,因此对于提高18岁以下青少年对于“性侵害”概念的了解程度应该主要从学校和家庭入手。家长应该从小就向孩子普及性教育,告诉自己的孩子什么地方是不能给别人看的,告诉孩子如何自己保护自己,学校也应该开展相关的教程,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成长和生理有更深刻的了解。
如图 2从我们的调查可以知道,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支持学校和家庭对孩子从小普及性教育的。但是如图 3可知我们如今的学校或者社区开展关于“性教育”、“如何预防性侵害”的课程更是少之又少的。这个问题是非常严峻的,希望在相关组织和机构能追溯根源,加大对于性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得谈“性”色变的传统腐朽思想得以消除,让性教育合理恰当地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懂得如何预防侵害以及维护自身权利。
而当今层出不穷的女大学生遭受性侵害的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自我保护防范的意识不强,而追踪其本质也是因为没有从小就接受过系统的性教育,对性侵害没有具体的认知,所以想要提高女大学生防范意识,还是要从小开始培养!
(二)文化程度对于“性侵害”了解程度的影响
如图 4我们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文化程度的高低对于“性侵害”的了解程度也是十分明显的。我们可以发现高中以下的选择几乎都集中在了“有所听闻”这一选项。在专科及本科以上的选择多为“比较了解”。由此可见,随着文化程度越高,接受的教育越高,对于“性侵害”的了解程度也会越深。
在第(一)点对于年龄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得知了如今我们中国的性教育其实是十分缺失的,无论是对于未成年人还是成年人来说许多人对于“性侵害”概念都是十分模糊的,因此对于文化程度低的人来说就更是如此了,没有接受过多少的教育,容易上当受骗甚至屡次被他人利用,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受到了侵害认为羞辱而不敢吭声,更不懂得如何通过有效途径寻求帮助。但是我们就以为文化程度高的人就可以避免“性侵害”了吗?其实恰好相反,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依然会遭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性侵害”,而如图 5从我们的调查数据可知女大学生屡受侵害的自身原因有“安全意识不高,警戒心薄弱”、“自我防御能力有限”、“社会经验不足,轻易相信他人”,所以并非说文化程度高,就一定能够避免“性侵害”的发生,无论如何,同样是经世未久的女大学生都应该要提高防范的意识,提高自身防御的能力,多留一点心眼,不要太过轻易相信他人,并且多学习相关防范性侵害的知识和技能。
五、原因分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现今社会,女大学生遭受恶性事件频频发生,有增无减,在女大学生遭受性侵害的种种原因中,主观原因更是不容忽视的。唯有自身具有强烈的防范性侵害的意识,才能在危险来临前有所警惕,甚至在不幸遭受性侵害后,及时采取积极的举措来维护自身权益。接下来我们将从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女大学生是否需要提高防范性侵害的意识
从图 6图 7可以看出来超过半数的人们认为当今女大学生对于性侵害的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是较为一般的,而只有不超过百分之十的人们才认为女大学生拥有很强的防范意识及很强的警惕性;这一数据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女大学生在自身主观方面是需要提高防范性意识的。
(二)女大学生为什么需要提高防范性侵害的意识
1、女大学生思想单纯,自我保护意识弱
“女大学生安全意识不够高,容易相信别人,容易成为不法分子性侵的对象。中国一个现象:孩子都是温室中长大,从家庭到学校,十二年教育,却没有亲身体验过社现实的社会,始终生活在校园这个相对单纯的环境,没有深层次的去了解当今社会,以自己的相对思想去面对社会,面对问题,警惕性低,自我防范意识和安全意识较低,很容易相信他人的片言片语从而轻易上当受骗。还有一些女大学生喜欢去一些不恰当的场所玩,而那些场所是具有危险性的,这也恰恰说明女大学生喜欢享受生活的同时却没有做到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因而让自己陷入可能遭受侵害的境地。
2、女大学生面对危险时,自我防御能力有限,无法反抗
“相对于男士而言,女大学生是这个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心理、生理上都不如男性,而当女大学生面对突发的侵害时,往往会头脑一片空白、身体僵硬、不知所措,这是典型的“战或逃综合征”,在做出反抗或者逃跑的反应之前,身体会进入冻结、静默的状态,甚至失去抵抗能力。这就给了犯罪嫌疑人犯罪的时机,为他们进行犯罪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当她们法益受到侵害时,不敢反抗,听之任之,事后顾及名声,不敢报警,这就助长了犯罪嫌疑人的气焰。”
3、中国性教育的缺失和不完善
在上面第四大点的分析当中我们得知我国因为对于“性”这一话题觉得羞耻而闭口不提的传统封建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了许多年,因此在我国“性教育”可以说是缺失的,从小到大我们都没有对“性”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从侵害者的角度出发,因为他从小到大都没有接受过性教育,容易为了寻求刺激而冲动,因为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从女大学生的角度出发,因为学校和家庭对性教育的普及不到位,导致许多女大学生遇到了危险也不知道。所以在这样一个性教育缺失的大环境之下,女大学生更加需要提高防范性侵害的意识,才能够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有效地保护自己。
4、社会治安较差,社会风气恶化
社会复杂威胁太多,色情网站、读物等泛滥,受其影响,潜在的犯罪分子也逐渐暴露。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认为,社会上流动人口增多,贫富差距增大,人心浮躁,很多人人格出现偏差,也容易发生图谋不轨或者报复社会的行为。
5、法律和相关制度的不完善,社会保护力度不足
如图 8从我们调查的结果来看如今我们国家对于被性侵害者的法律其实是不完善的,很多性侵害的类型都没有包括在类,因此有很多女大学生在遭受到了性侵害之后,在自己的法益受到损害后,没有地方去让她控告这种行为,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再者还有一方面也是因为有很多受害者在被性侵害后,觉得没面子,认为丢脸没有去报警没有去控告,或者开庭后被害人不到场,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所以在性侵害这一方面的法律便很难完善。因为法律对于性侵害保护相对比较模糊,因此社会保护的力度也大大减弱了,很多都是没有落到实处,只是泛泛而谈的。
六、提高女大学生防范性侵害意识方案与建议
经过调查数据的分析可知,女大学生防范性侵害的意识浅薄对自身安全造成了不小的威胁和隐患,由此观之,提高女大学生防范性侵害的意识十分重要和紧迫。我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出发,如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以助这些问题更全面地减少或解决。
针对社会现象,我们总结出提高女大学生性侵害防范意识的途径,如下:
(一)女大学生应从思想和行为上去提升自我
1. 提高自身修养,协调好内在气质和外在形象,言行得体,举止端庄。一是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准。二是加强心理健康修养,维护身心健康。
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要人为地提高违背自己意志的靠近率,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自尊、自重、自爱。
3. 结交品德高尚、对自己身心有益的朋友,不能与社会上的低俗之风同流合污。作为女大学生,我们要具备一双慧眼,学会辨识别人的意图。在交友过程中要慎重,谨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求志同道合。
4. 掌握一些自身防卫技能以备不时之需。
(二)学校和家庭应通力合作强化安全意识教育
1. 强化女大学生的法制观教育,加强学校防范工作的宣传力度;利用专业课堂、知识竞赛、普法讲座等形式扩大学生的法制参与性。从调查数据显示百分之九十的人们都认为有必要开设关于防范性侵害的安全教育课堂,加强从小普及性教育的力度,提高人们对于这一方面的正确认知,潜移默化促进女大学生加强防范性侵害的意识的提高。
2. 以校保卫部门为主,其他部门为辅,齐抓共管。保卫部门可在公共信息场所定期或不定期向全体师生通报涉及女大学生安全方面的案情,扩大宣传面,阶段性地开展校园女生座谈会,交流自身在这些方面的经验和不足,在全校女大学生中营造一个良好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氛围。
从调研数据来看不超过百分之十五的人们所在的学校及社区有经常开设性教育或者关于性侵害如何自保的课程或者讲座,而高达百分之六十的人们所在的学校及社区根本没有开设过性教育或者关于性侵害如何自保的课程或者讲座。而学校和社区若加强这一方面讲座的开展,正确指导女性遇到侵害应该如何做,可促使女大学生面对危险的时候理性思考,不至于因为害怕而放弃抵抗。
3. 改变家庭教育模式。针对社会女大学生频频遇害的高发性,学生家长应从小开始对孩子进行安全防范教育,抓好学习的同时兼顾安全防范能力教育,使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使孩子从小就树立安全防范意识,使其在独自生活中能识别危险,保护自己,尤其是女学生家长更应关注这方面问题。
七、总结与展望
女大学生其实是遭受性侵害群体中较大的一个受害群体,犯罪人就是利用了女大学生思想单纯,轻易相信别人,无防范抵御能力,不敢反抗和吭声等弱点才对其下毒手的,近些年来,女大学生被性骚扰、被猥亵、被性侵等性侵害事件层出不穷,并且还具有上升的趋势,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现象,同时也给全社会,给女生敲响警钟。其实每次发生女大学生或者其他群体被性侵害的案件,我们总在各种反思,但是最后却因为维权之路险阻而漫长,终究不了了之,因此社会制度的完善和法律的完善是重中之重的,它们也许能够成为一个保护受害者的最强有力的盾牌,维权、监察制度的建立、相关法律的完善不能够只是空喊口号又或者纸上谈兵,更要真正落到实处,达到真正有效地遏制性侵害案件案发率的不断上涨的理想效果,并且从真正意义上保护像女大学生这一类的在性侵害案件中的弱势群体。同时我们自身也要做好防范意识,世界虽然不是处处都充满着恶意,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尽管无须杞人忧天惶惶不可终日,但许多潜在的危险依旧需要多留一个心眼,由此或许能换来一份平安。
参考文献:
[1] 梧桐山下世外人.出事了,才想到被叫停的性教育教材了?[EB/OL].2017;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1130/07/31728201_708502848.shtml.
[2] 王洪梅.浅谈小学生遭受性侵害的现状及对策分析[EB/OL].2015;http://www.doc88.com/p-9793151387750.html.
[3] 周利群.女大学生遭受性侵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J]. 法制与社会,2013(27).
[4] 张涛 刘磊 岳洋.论女大学生自我防范能力不足及改进路径[EB/OL].北京:中安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系.2015;http://www.doc88.com/p-8962146139122.html.